16
2025
04

小学20以内加减法方法

家里有小孩在上小学,学习加减法,听说了凑十法,学习总结一下。

问了问豆包。


小学20以内加法方法


小学 20 以内加法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:


  • 点数法:是最基础的加法计算方法,尤其适用于较小的数字相加。例如计算 3 + 5,学生可以通过数手指或数实物的方式,先数出 3 个物体,再接着数出 5 个物体,最后数出总数是 8。这种方法直观形象,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数字与实物的对应关系,理解加法的含义,但计算速度较慢,不适合较大数字的加法运算。

  • 接数法:在已经认识数字和掌握数的顺序的基础上使用。比如计算 5 + 3,学生可以从 5 开始往后数 3 个数,即 6、7、8,得出结果是 8。这种方法比点数法简便一些,不需要从头数起,能提高计算速度,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数序的理解和掌握。

  • 凑十法:是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常用方法。把一个加数分解成两个数,使其中一个数与另一个加数凑成 10,再用 10 加上分解出的另一个数。例如计算 9 + 6,将 6 分成 1 和 5,9 和 1 凑成 10,10 再加上 5 得到 15。凑十法能将进位加法转化为学生熟悉的 10 加几的运算,降低计算难度,提高计算效率,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。

  • 口诀法:通过背诵加法口诀来计算。加法口诀是将 20 以内的加法算式编成口诀,学生熟练背诵后,看到算式就能直接说出答案。例如,“二五一十” 对应 2 + 5 = 7 或 5 + 2 = 7。这种方法计算速度快,但需要学生花费时间背诵口诀,适用于学生对加法运算有一定基础后,用于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。


在教学过程中,通常会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,先引导学生通过点数法、接数法理解加法的意义,再逐步引入凑十法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,最后通过口诀法进行强化和提升,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20 以内的加法运算。


小学20以内减法方法


小学 20 以内减法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:


  1. 点数法:与加法的点数法类似,是最基础的减法计算方法。例如计算 13 - 5,学生可以通过数手指或数实物的方式,先数出 13 个物体,然后一个一个地拿走 5 个,再数剩下的物体个数,得出结果是 8。这种方法较为直观,适合刚开始学习减法的学生,能帮助他们理解减法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的概念,但对于较大数字的减法,操作起来比较繁琐,速度也较慢。

  2. 破十法:当个位不够减时,将被减数拆分成 10 和一个数,先用 10 减去减数,再将所得的差与拆分出的另一个数相加。例如计算 14 - 8,把 14 拆分成 10 和 4,先算 10 - 8 = 2,再算 2 + 4 = 6。破十法将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转化为 10 以内的减法和加法,使计算过程更加直观、简单,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退位减法的算理。

  3. 平十法:根据被减数的个位数,对减数进行拆分,从而简化计算。例如计算 13 - 5,因为被减数 13 的个位是 3,所以把减数 5 拆分成 3 和 2,先算 13 - 3 = 10,再算 10 - 2 = 8。平十法的优点是化难为易,把退位减法转化为相对简单的不退位减法,降低了计算难度,提高计算的准确性,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。

  4. 想加算减法:利用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来计算减法。例如计算 12 - 7,学生可以想 7 加几等于 12,因为 7 + 5 = 12,所以 12 - 7 = 5。这种方法需要学生对加法口诀比较熟悉,通过加法来思考减法的结果,能加深学生对加减法运算关系的理解,提高计算的灵活性。

  5. 口诀法:与加法口诀法类似,将 20 以内的减法算式编成口诀,学生熟练背诵后,看到算式就能直接说出答案。例如,“八六二” 对应 8 - 6 = 2 或 6 - 8(不够减,在小学阶段通常不考虑)。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计算速度,但需要学生花费时间背诵口诀,适用于学生对减法运算有一定基础后,用于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。


凑十法



凑十法是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计算方法,以下是详细介绍:

定义

凑十法就是把一个加数分解成两个数的和,使得其中分解的一部分和另一个加数相加得到 10,再用 10 加上分解出的另一部分,从而得出结果。

计算步骤

以 9 + 5 为例:


  1. 看:观察两个加数,找到较大的数,本题中是 9。

  2. 分:把较小的数 5 分解成 1 和 4,因为 9 和 1 可以凑成 10。

  3. 凑:将 9 和分解出的 1 凑成 10。

  4. 加:用凑成的 10 加上剩下的 4,10 + 4 = 14,所以 9 + 5 = 14。

优点

  • 简化计算过程:将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学生熟悉的 10 加几的题目,降低了计算难度,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。

  • 培养数感: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,以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,增强对数字的敏感度。

练习方法

  • 直观演示:通过摆小棒、积木等实物,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凑十的过程,理解凑十法的原理。

  • 专项练习:设计一些针对凑十法的练习题,如填空、连线等,让学生反复练习,熟练掌握凑十的方法。

  • 游戏练习:通过玩游戏的方式,如 “凑十接力赛”“数字卡片凑十” 等,增加学习的趣味性,提高学生的参与度。


平十法


平十法是计算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一种技巧方法,其目的是将复杂的退位减法转化为更简单的减法运算。以下是详细介绍:

定义

根据被减数的个位数,对减数进行拆分,从而简化 20 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。

计算步骤

以 13 - 5 为例:


  1. 看:观察减数和被减数,找到被减数的个位数字,本题中被减数 13 的个位数字是 3。

  2. 分:将减数 5 拆分成与被减数个位数字相同的数和另一个数,即把 5 分成 3 和 2。

  3. 减:先算 13 - 3 = 10,再算 10 - 2 = 8。所以 13 - 5 = 8。

优点

  • 化难为易:把退位减法转化为相对简单的不退位减法,使计算过程更加直观和容易理解,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,能够降低计算难度,提高计算的准确性。

  • 培养数感:在使用平十法的过程中,学生需要对数字进行拆分和组合,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,增强对数字的敏感度,培养数感。

练习方法

  • 实物操作:借助小棒、计数器等学具,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平十法的算理。例如,用小棒表示 13,然后从中拿走 5 根,让学生尝试用平十法的步骤来操作,先拿走 3 根,再拿走 2 根,直观地感受计算过程。

  • 专项练习: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,让学生进行平十法的专项训练。例如,给出一系列类似 15 - 7、16 - 8 等的题目,让学生按照平十法的步骤进行计算,逐渐熟练掌握这种方法。

  • 对比练习:将平十法与其他计算方法(如破十法、想加算减法等)进行对比练习,让学生体会不同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,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。例如,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12 - 4,然后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,加深对平十法的理解和运用。





破十法


破十法是一种用于计算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方法,以下是它的详细介绍:

定义

当个位不够减时,将被减数拆分成 10 和一个数,先用 10 减去减数,再将所得的差与拆分出的另一个数相加,这种计算方法叫做破十法。

计算步骤

以 14 - 6 为例:


  1. 分:把被减数 14 拆分成 10 和 4,即 14 = 10 + 4。

  2. 减:用 10 减去减数 6,10 - 6 = 4。

  3. 加:将所得的差 4 与拆分出的 4 相加,4 + 4 = 8,所以 14 - 6 = 8。

优点

  • 思路清晰:破十法将退位减法转化为简单的 10 以内减法和加法运算,使计算过程更加直观,思路更加清晰,有助于学生理解减法的本质。

  • 易于掌握: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,这种方法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,能够帮助他们快速掌握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,提高计算能力。

练习方法

  • 实物操作练习:使用小棒、积木等实物进行操作练习。例如,用 14 根小棒表示被减数,当减去 6 根时,让学生先将 10 根小棒捆成一捆,然后从这捆中拿走 6 根,再将剩下的小棒与原来的 4 根合起来,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破十法的过程。

  • 画图练习: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运用破十法。比如,画 14 个圆圈表示 14,然后圈出 6 个,再将 14 个圆圈分成 10 个和 4 个,先从 10 个圆圈中划掉 6 个,最后数剩下的圆圈数量,以此加深对破十法的理解和记忆。

  • 专项口算练习:设计专门的破十法口算练习题,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,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。例如,每天练习 20 道类似 13 - 5、17 - 8 等的题目,逐渐熟练掌握破十法的运用。



借十法


借十法也是计算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一种常用方法,以下是它的具体介绍:

定义

当个位不够减时,就从十位借 1 当 10,再加上个位上的数一起减,这种方法叫做借十法。

计算步骤

以 16 - 8 为例:


  1. 看:观察被减数和减数,发现被减数个位上的 6 小于减数 8,不够减。

  2. 借:从十位上借 1 当 10,此时十位上的 1 变成 0,个位上得到 10 + 6 = 16。

  3. 减:用 16 减去 8,得到 8,所以 16 - 8 = 8。

优点

  • 符合认知规律:借十法遵循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和运算的发展规律,将复杂的退位减法转化为学生熟悉的 10 以内的减法和加法运算,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。

  • 通用性强:这种方法在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减法运算时也能起到基础作用,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迁移性,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数学运算体系。

练习方法

  • 直观演示练习:通过计数器、数位筒等教具进行演示,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借十的过程。例如,在计数器上拨出 16,然后减去 8,让学生观察如何从十位借 1,个位如何变化,以此加深对借十法的理解。

  • 分步练习:先让学生练习从十位借 1 的操作,比如给出一些类似 13 - ?的题目,让学生思考个位不够减时如何借十;再练习借十后与个位数字相加的步骤,如计算 10 + 3 - 5 等;最后进行完整的借十法计算练习,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。

  • 游戏练习: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巩固借十法,如 “数字卡片游戏”。准备一些写有 20 以内数字的卡片,两人一组,一人抽取两张卡片组成减法算式(如抽到 14 和 6),另一人用借十法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,然后交换进行,增加练习的趣味性。


(图片来自百家号,侵删)


个人的一些思考。

加法的点数法,减法的点数法,就是最基础的,数数。比如加法的6+8,就是先数出6个,再数出8个,然后数数总共有多少个。减法的14-8,就是先数出14个,再从14个里边数出8个,再数数剩下的有多少个。

加法的接数法,就是接着数的意思,比如6+8,就是在6的基础上接着数:7、8、9、10、11、12、13、14,数够8个。

点数法是本质,应该学会。解数法有点难度了,要对10以内的数字有深刻的认识,比如数手指,要知道数到哪里就到8个了。

后面的方法都是总结出来的的。

加法的凑十法。比如6+8,看大数,拆小数:把6拆成2+4,因为8+2=10,凑成十,加剩数,8和2凑成10,剩数是4,所以结果是14 。

这里有个问题:怎么知道8+几=10?6=2+几?

有的成年人可能认为10-8=2,所以是2,但是对于初学的小学生来说,肯定不是,因为减法比加法难。对于10以内的,小孩应该就是记住的。

题外话,为什么不把20以内的也都记住呢,可能因为组合太多了,而且后边还得学更大的数,不能都靠记住。

同理6拆成2+4,也是记住的。

这里还隐藏了一些运算法则,成年人可能习以为常了,但是有些小朋友可能理解不了,有些可能会有深入的思考。

比如6+8,拆成2+4+8,=2+8+4=10+4=14,就要用到交换律,还有运算顺序的问题,为什么2+8+4=(2+8)+4=10+4。

如果说,先转换成8+6,就遇到了交换律的问题,为什么6+8=8+6,如果接着拆,拆成8+4+2,依然要用交换律,如果拆成8+2+4,还是有上面的问题,而且引发新的思考,为什么不能拆成4+2 。

对应大多数人来说,是想多了,但是不妨碍有一部分小朋友能想到。初中学代数的时候,还会专门学。


减法的破十法,比如14-8,把14拆成4+10,10-8=2,4+2=6。

和加法同理,第一步拆的时候,直接记住(有规律,好记),减法在10以内,也是直接记住的,加法也在10以内,也是直接记住的。

同样用到了一些运算法则。

减法的平十法比如14-6,把6拆成4+2,14-4=10,10-2=8。

这个还用到了结合律。


个人觉得,还是得先学好点数法,打好基础,学会数数。知道什么事加法,什么是减法。掌握本质。

如果能自己总结规律,最好引导小朋友自己总结规律。

自己总结规律困难的,可以引导,看看能不能理解总结好的规律,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方法。

现在总结的方法太多了,可能会给小朋友造成困扰,觉得数学真难,要学这么多方法。但是本质上,只要学会数数就行。其它方法都是总结的规律,会了能快一点,不会也不影响计算。





« 上一篇

相关文章:

小学奥数题ABCD加BCDE等于CEFG  (2020-12-31 17:27:47)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